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邮件订阅 | 本站微信 无极血康中医医院 - 白血病中医治疗,为白血病患者提供最全面周全的白血病治疗预防资讯
你的位置:首页
前沿资讯

对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年轻患者进行适应风险、以MRD为导向的分层治疗

对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年轻患者进行适应风险、以MRD为导向的分层治疗

人们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基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认识不断增长,但是AML年轻成人患者的治疗模式仍主要基于“一刀切”的治疗方法,缓解后的治疗策略仍然取决于供体的可用性而不是疾病复发的实际风险。短期内,这种治疗策略已获得令人满意的完全缓解(CR)率(70%-80%),但从长远来看,预计存活率仍然令人失望,只有不到30%-40%的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应对AML的高复发倾向和遗传异质性还需要研发新的药物或采用现代的、适应风险的治疗方案。

GIMEMA(意大利成人血液病工作组)设计并开展了适应风险、以MRD为导向的前瞻性临床试验(GIMEMA AML1310研究[NCT01452646]),试验治疗策略将治疗前细胞遗传学和基因学特征与巩固治疗后的微小残留病(MRD,通过多参数流式细胞仪[MFC]检测)水平进行了预后整合。患者将根据其风险状况在巩固治疗后分别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AuSCT)或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AlloSCT)。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7日 | 评论:0 | 浏览: | 标签:

前沿资讯

科学家发现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新型免疫疗法

科学家发现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新型免疫疗法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B系或T系淋巴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是儿童中最常见的癌症。异常增生的原始细胞可在骨髓聚集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同时也可侵及骨髓外的组织,如脑膜、淋巴结、性腺、肝等。如果不加以治疗,会很快导致死亡。目前依据ALL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已取得较好疗效,大约80%的儿童和30%的成人能够获得长期无病生存,并且有治愈的可能。

化疗对健康细胞的毒性作用,可能引起严重的副作用。而且,约15%至20%的年轻患者不能对化疗产生持续应答。尽管近几年新型免疫疗法的出现使小儿前体B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选择逐渐广泛,但迄今为止,还没有针对T细胞ALL(T-ALL)的免疫疗法获批临床试验。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7日 | 评论:0 | 浏览: | 标签:

前沿资讯

白血病儿童接受治疗后是否仍存在长期感染风险?

白血病儿童接受治疗后是否仍存在长期感染风险?

感染为白血病儿童常见并发症,然而关于儿童白血病幸存者,尤其是未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儿童白血病幸存者的感染风险的信息很少。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了儿童白血病幸存者与普通人群接受治疗后的相对感染率(PR),以研究白血病治疗史与感染风险增加是否存在关联。

研究背景

由于癌症治疗方式的改善,过去数十年中儿童白血病的存活率稳步上升。然而细菌,病毒,真菌感染在患有急性白血病的儿童中仍然常见,并且为治疗期间死亡的主要原因。先前实验室研究表明,儿童白血病幸存者接受化疗后数月至数年仍存在免疫功能障碍,完成白血病治疗的儿童仍可能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加拿大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了儿童白血病幸存者和普通人群治疗后的相对感染率,发现白血病治疗史与感染风险增加存在显著联系。白血病儿童接受治疗后仍存在长期感染风险。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7日 | 评论:0 | 浏览: | 标签:

前沿资讯

毛细胞白血病治疗新进展

毛细胞白血病治疗新进展

毛细胞白血病(HCL)是一种罕见的B淋巴细胞恶性肿瘤,主要见于老年男性,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高4至5倍。由于白血病细胞的浸润,在HCL患者中常见全血细胞减少、感染风险增加和脾肿大。HCL细胞具有“毛状”胞质突起,免疫表型CD19、CD20、CD22和CD200呈阳性,具有特别高的CD22表达。

确诊HCL后,对于无细胞计数异常的无症状患者,只需观察和等待。对于有治疗指征的患者,使用嘌呤类似物(如喷司他丁和克拉屈滨)进行一线治疗的完全缓解(CR)率高达76%至92%。然而,约50%的患者在16年内复发。随着嘌呤类似物治疗疗程的增加,CR率也逐渐下降。二线嘌呤类似物治疗的CR率低至44%,而复发率增加至64%。还有报告(Zinzani等人)称,一线至五线嘌呤类似物治疗的CR率从77%降至50%。此外,采用其他嘌呤疗法后,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从2.7年降至1.3年。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7日 | 评论:0 | 浏览: | 标签:

白血病基础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您应该知道的五件事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您应该知道的五件事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为成人中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之一,全球白血病病例中近30%为该类型。从发病机制到新兴治疗方法,以下五件关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事情,您都了解吗?

1.虽然CLL的病因目前仍然未知,但遗传与其有一定关联

CLL患者10%的亲属与该病有一定联系,CLL患者的一级亲属患恶性肿瘤的风险较普通人增加8.5倍。CLL在亚洲人群中较罕见,其背后原因目前仍未知,这可能与CLL的病因有重要的联系。

CLL的基因改变包括染色体异常、突变、microRNA表达异常与表观遗传修饰,其中部分可用于指导CLL治疗策略选择及预后评估。近30个基因座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家族性CLL有关。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7日 | 评论:0 | 浏览: | 标签:

前沿资讯

达雷妥尤单抗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

达雷妥尤单抗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

达雷妥尤单抗是靶向CD38的人类免疫球蛋白G1k单克隆抗体,已被证明在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安全有效。Bride等人(2018)在其临床前研究中发现,达雷妥尤单抗在多种源自患者的T-ALL异种移植模型中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在研究中描述的21名患者中,近一半(n = 10)是早期前体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TP-ALL)患者。

关于达雷妥尤单抗在ALL中的临床应用数据仍然非常匮乏。本文通过两个病例,与大家一起探讨达雷妥尤单抗在ETP-ALL中的应用。

案例一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7日 | 评论:0 | 浏览: | 标签:

前沿资讯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精准诊治进展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精准诊治进展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李本尚教授、汤静燕教授团队近日在血液学权威学术杂志《Leukemia》(SCI影响因子10.023)发表了关于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精准诊治方面的研究成果(The genetics and clinical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morphologically diagnosed as acute promyelocyticleukemia)。该项研究证明了下一代测序技术在APL分子分型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通过对APL基因突变谱特征的大样本分析,首次提出了“经典型”APL和“非经典型”APL的概念,对临床开展APL的精准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7日 | 评论:0 | 浏览: | 标签:

前沿资讯

Blood | 7月血液学研究精选

Blood | 7月血液学研究精选

 

帕博利珠单抗用于复发难治性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患者ASCT后的巩固治疗1

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是对挽救化疗有反应的复发/难治性(RR)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患者的标准治疗。然而,ASCT后复发仍然是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且此类患者预后不良。由于cHL特别易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阻断的影响,因此在ASCT后给予PD-1抗体作为巩固治疗可改善ASCT结局。

此研究在ASCT后对RR cHL患者进行了帕博利珠单抗的2期研究,假设它可以将ASCT后18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主要终点)从60%提高到80%。在ASCT出院后21天内开始,每3周静脉输注200mg帕博利珠单抗至多8个周期。

发布时间:2019年8月4日 | 评论:0 | 浏览: | 标签:

前沿资讯

苯达莫司汀治疗惰性B细胞淋巴增生性恶性肿瘤,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苯达莫司汀治疗惰性B细胞淋巴增生性恶性肿瘤,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哪一种化疗诱导方案可以使惰性淋巴瘤患者获得最佳预后尚未得到解答。许多研究进行了不同方案的比较,其中没有一种方案可以改善总体存活率。《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的荟萃分析,评估了苯达莫司汀在惰性B细胞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的疗效。

研究概况

苯达莫司汀的使用逐渐增加,许多试验评估了其对惰性B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疗效。为了评估苯达莫司汀在该人群中的疗效,此研究对9项随机对照试验(2726名患者)进行了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将苯达莫司汀与含氟达拉滨的方案、CV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龙)、CHOP(CVP +多柔比星)和苯丁酸氮芥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流程见下图。

发布时间:2019年8月4日 | 评论:0 | 浏览: | 标签:

前沿资讯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解读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解读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primary myelofibrosis,PMF)是由异常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增殖,导致进行 性 骨 髓 纤 维 化的一 种骨髓增殖性 肿 瘤(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MPN)[1]。PMF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进行性血细胞减少、髓外造血导致脾肿大、全身症状(如疲劳,盗汗,发热)、恶液质、骨痛、脾 梗塞、瘙 痒、血 栓形成和出血等[2]。与 其他BCR-ABL1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BCR- ABL1-negative MPN ),如 真 性 红 细 胞 增 多 症(polycythemiavera,PV)、原 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thrombocythemia,ET)相比,PMF 向急性白血病转变的概率明显增加,约20% 的 PMF 患者最终会转变为急性白血病,这些急变的患者预后极差;且 PMF 患者生活质量差,很多患者最终死于合并症,主要包括心血管事件、血细胞减少所致的感染和出血等[3]。2018 年在美国血液学年会上梅奥诊所报告了从1967-2017年诊断的3023 例 MPN患者疾病亚组间生存率,发现 ET 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8年,PV 为15 年,而 PMF 只有4.4 年,远远低于PV 与 ET。因此,近年来临床上对 PMF 的诊断与治疗极为重视。

发布时间:2019年7月19日 | 评论:0 | 浏览: | 标签:原发性骨髓纤维  

«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